一、同事升职只是运气好?那是这五个字阻碍了你的认知
不小心点进杨哥的朋友圈,发现他一连发了好几张锦鲤转运图。
怎么,最近不顺吗?给他发了个消息。
唉,别提了,本以为做完这个项目能升一级,结果,同事先升一步。
他不就是运气好了点吗,负责的项目赚钱,要是我做那个项目,我肯定做得比他好。
这不想着,转转运,希望能赶上下一波晋升。
我在屏幕的这段哑然失笑。同事升职真的只是运气好吗?非也。杨哥之所以看不清楚,是因为他被自利性偏差蒙蔽了双眼,阻碍了进一步认知。
何为自利性偏差,是指人在面对自己的成功时,往往做个人归因,失败做情境归因。而面对他人则恰恰相反,成功做情境归因,失败做个人归因。
比如考试,考好了是我自身水平高,考不好是这次运气不好。
杨哥也是如此,面对同事的升职,只看到他运气好,而看不见同事自身的能力与付出。这就是典型的自利性偏差。如果升职的是他,他肯定是另一种说法了。
二、什么导致了自利性偏差?
职场上,产生自利性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:
1.共性思维,认知偏差
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过人之处,这是共性思维。但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的共性思维导致了认知偏差。对自我认识不清,是造成自利性偏差的重要原因。
所以宁愿说自己运气不好,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能力有限。
电影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中有这么一句台词:你朋友不及格,你感觉很糟;你的朋友考第一,你感觉更糟。 为什么?因为他不仅不比我差,还遥遥领先于我这一事实与我原有的认知不符。
共性思维的存在让人忽略了自身与他人实力的差距,产生自利性偏差。
2.情绪驱动,维护自我形象
在面临失败时,人会自然而然地掩饰自己,甚至在事情还没有定论就找好台阶。这些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。
不管是将别人的成功归于运气,还是将自己的失败归于情境都是因为这样会感觉好一点。为了维护良好的感受,大脑会立即启动防御性措施,放大成功的喜悦,减少失败的痛苦,让情绪驱动行为。
举个例子。小凡一直是单位的优秀员工。但这次他没有通过岗位考试。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,他会说,都是考点太偏了,或者这几天身体不适。并假装对此毫不在乎。
事实却并非如此。但不管具体因为什么原因,自利性偏差让他有效地维护了自己形象。
3.管窥状态,视野受限
工作上的管窥状态常常导致信息摄入不足,甚至资源对接缺失,从而造成自利性偏差,于人于己皆无益处。
职场上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:
他有什么了不起,不就入行比我早吗?我要是在他这个岗位,肯定做得比他好。我就是运气不好,分到这个部门。
这些无疑都是通过狭窄的管道看人看事,他们既不了解真实情况,也不愿意了解。任由自利性偏差阻碍自己的认知。
和朋友吃饭时,她说起她一个同事,进公司多年,却一直没有晋升。那个同事工作能力强,但是总是盯着别人的事。一会关心别人工资发了多少,一会打听某某的关系。一边八卦,一边抱怨,他们有什么厉害的,还没我强。
专注于别人的八卦,让她忽略了自己应该做的事。殊不知,她透过狭小的管道看别人看公司的同时,别人也默认了从管道的另一侧看到的那个抱怨不停的她。
管窥状态下的人,视野受限,只盯着自己关心的一亩三分地,导致自利性偏差而不自知。
三、改善自利性偏差,有这三个方法
在工作中,自利性偏差毫无益处,只会一味蒙蔽自己,阻碍自身的发展。那么,该如何改善,在此,有这三个方法。
1.从好习惯开始
正如培根所说,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,它可以主宰人生。改善自利性偏差,可以从好的习惯开始着手。培养好习惯,有这两个步骤。
01.重塑习惯
要想改变原有的坏习惯,遇到事情不再习惯性想好事归我,坏事归他,只有重塑习惯,正确地看待问题,纠正自利性偏差,才是最优解。
据研究,习惯反馈回路主要有三个阶段:引发行为的线索、行为产生程序、从行为中得到好处。
如工作压力大抽烟。工作压力这个线索产生抽烟这个行为,吸烟后,压力缓解,即为好处。久而久之,只要感觉压力大,就会不自觉点起一根烟。
重塑习惯,需从行为产生程序入手。压力大,可以用嚼口香糖代替抽烟。改变了行为产生程序,习惯自然而解。
改善自利性偏差也是如此。失败了,安慰自己运气不好,心情好多了。聚焦于安慰自己运气不好这一行为,用正视自己问题替代它。
做好力所能及的事,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,改善自利性偏差就变得容易多了。
君君面试又失败了。她下意识地觉得,不是自己能力不够,而是面试不公平,存在黑幕。但这样的想法对她下一次通过面试并无益处。知道影响圈这一概念后,她加了几个通过面试的伙伴,向他们请教。
其中,有个人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这几个月看的书,厚厚的一摞,密密麻麻的笔记。还有的人说,他们已经准备一年了。
这之后,君君迅速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,认真看书,模拟面试环节。而不再拘泥于别人运气好,比赛有黑幕这样的自利性偏差想法。
2.利用时间维度
泰戈尔曾说,任何事物都无法抗拒吞食一切的时间。
反过来,如果能正确利用时间,也能很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,利用时间的维度进一步改善自利性偏差。在此,有三个小方法。
01.反向回顾
反向回顾,是指从一个积极的未来开始逆向思考。
比如张青想成为年度明星员工。他可以想象自己已经是明星员工,逆向行走,一步步朝现在走来。成为明星员工,就要保证手里有不菲的销售业绩,同时有一批优质客户。
这样,一步一步后退,就能知道自己在下下个月,下个月,下个月,下周,应该做什么。而不是一味觉得自己能力强,到时没有成功却责怪运气不佳。
反向回顾,能更加深入地进行规划,完成目标。将注意力集中于能做的事,就能正确地看待职场上的得与失。
02.预先检查
预先检查,则是先假定一个消极的未来。再根据消极的未来倒推出可能的原因,在实际中,预防这些问题。
那么,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情况发生?可能有:
跟风辞职,没有方向。没有足够的筹备资金。自我定位不清,粉丝粘度差。不够自律,无法保质保量更新。对平台研究不够,石沉大海。
预先检查能充分利用每一个阶段,做好预防措施。自然,改善自利性偏差也不在话下。
03.10-10-10工具
10-10-10是作家苏茜▪韦尔奇联合发明的工具,通过将未来的我们带入现在,以改变当前的想法。在产生自利性偏差想法时,先问自己这两个问题。
我的选择在10分钟、10个月、10年内分别得到了什么结果?如果我在10分钟、10个月、10年前做出这个决策,现在的我会有什么感受?
如文中一开始提到的杨哥,他可以这样问自己。
如果10分钟、10个月、10年前遇到这样的事,我却只认为同事运气好,会怎么样?
10分钟前,改变不了什么。10月前,在心里埋下对同事的不满,在之后的共事中,摩擦不断。10年前,自己肯定不再兢兢业业工作,说不定已经离开这个行业。
这样想之后,相信杨哥会立刻打消这个念头,并大方地与同事道喜,祝贺对方的升职。
提问是为了发现自利性偏差的弊端,谨防自己再一次陷入自利性偏差中,于人于己无利。通过时间的维度想清楚:我上一次这样想,结果是怎样的?如果这次仍然这样想,会有什么后果?
利用时间,把自己分别放到过去、未来的角度考量问题,就不会在事情的成败后陷入自利性偏差,成为职场上的绊脚石。
3.设立偏差罐
偏差罐与脏话罐有异曲同工之妙。脏话罐是为了一种戒掉说脏话这一恶习的有效方法。具体操作为:要是说了脏话,就往罐子里丢一定金额的钱以示惩罚。
同理,在改善自利性偏差中设立偏差罐,即在我们发现自己运用他就是运气好我只是点背这样的想法时,往罐子里丢一块钱。当罐子满了之后,把钱花掉,当做奖励。
丹丹也曾陷入自利性偏差中,那段时间,她的眼里只有胜负欲。所以面对工作上的失败,她从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,而是认为领导不公、同事协助不力等。
设立偏差罐后,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,只要产生自利性偏差的想法,她就往罐子里塞十块钱。一段时间后,她发现罐子里的钱越来越多。而里面的每一张都妨碍了自己进步,就开始刻意减少自己这样想。
慢慢地,她开始真诚地向同事请教,工作也越来越顺利。
设立偏差罐,是换一种监督方式,刻意改善自利性偏差,从而在职场之路上更加顺遂。
正如戴尔迈尔斯在《社会心理学》中说,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,应是批判而不愤世嫉俗,好奇而不受蒙蔽,开放而不被操纵。工作亦是如此。
工作中出现自利性偏差在所难免,重要的是如何减少这种想法的产生,把注意力集中于提升自己的过程中。改善自利性偏差,可以通过从好习惯开始、利用时间维度、设立偏差罐三个方法。让职场之路,更加平稳。
猛犸多马里多 [来自陕西]
2022-10-12 21:04
无论怎样 我们都要好好活着
窈窕淑女 [来自贵州]
2022-10-12 19:09
通俗易懂,喜欢看老师的文章,学习了